臺海網(微博)11月22日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臺灣有一個特殊的人群:老榮民。他們是1949年前後隨蔣氏政權到台的軍人。他們是命運悲慘的一群,原以為“三年反攻”即可與母親、與新婚的妻子團聚,卻在40年的漫長等待中骨肉離散;他們身在軍營不准婚配,從軍半生後難以成家,不少人孤老終身;他們退伍後在臺灣開路造橋墾荒,卻因為文化不高、口音南腔北室內設計調而難以融入社會;他們少小抵台為臺灣奉獻一生,卻被社會歧視、遺忘……
  為了讓離開軍營身有傷殘又無處可去的退伍軍人有個落腳之處,蔣經國時褐藻醣膠代在臺灣各地修建了“榮譽國民之家”。近日,臺灣媒體報道,因老榮民漸漸離世,不少榮民之家已經合併或轉型,這意味著早已遠離臺灣社會的老榮民正無聲地消失於這塊土地。
  榮永慶房屋民之家 凋零了
  臺灣有一個機構叫“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當年就是為安排從大陸隻身到台的退伍軍人而設立,蔣經國曾親任主任。對於這群上過抗日戰場、又隨蔣介石渡海到台的軍人,蔣經國有情誼有愧疚,他設立榮民之家、榮民服務處、榮民醫院,開辦農場和工程公司幫助退伍老兵就業。當年,貴為“太子”的蔣經國時常出入榮民之家,在榮民炸山開路的工地上,也有他和榮民一起土裡汗里的身影。就是後來他身居高位,也常常到榮民之家探望,給這些遠離家鄉的人們帶去安慰。蔣經國去世多年之後,有老榮民見到蔣經國的兒媳還流淚下跪,懷念蔣經國給予他們的尊usb重與照顧。
  那個年代,榮民之家雖是單身、清貧、傷殘者之家,但仍有屬於他們的活力和榮耀。如今,設於屏東的榮民之家信用貸款由6000人減少到450人,臺東太平的榮民之家由3000人減少到45人,臺南佳里的榮民之家由2000多人減少到150人。人去屋空,榮民之家凋零,各地便重新規劃,給榮民之家增加了社會所需的養老、教育、急難安置等功能。臺灣媒體報道,臺東的馬蘭和太平兩家榮民之家合併,太平的榮民之家將轉型為失智老人養護專區,明年底就可完工啟用。屏東榮民之家部分空間建為急難安置所,還提供100個床位給慈善機構。
  中橫公路 他們開的
  臺灣有政客通過鼓動族群矛盾獲得政治支持,在不良政客的煽動下,有人曾對著老榮民們喊“中國豬滾回去”。老榮民們文化不高,不會寫文章反擊,更不會通過媒體、社團等發出自己的聲音,只能默默地流淚。他們的眼淚里有當年在臺灣劈山開路的艱辛,更有貢獻一生卻受到冷落辱罵的委屈與不平。
  如果沒有當年的榮民用十字鎬和炸葯開出了中橫公路,現在的游客就不可能欣賞太魯閣的風光,臺灣就仍被中央山脈分割。中橫公路是臺灣第一條打通中央山脈串聯起東西部的公路,有1萬名退伍兵投入此工程。這條路從平地到海拔3000多米,地形多樣,特別是太魯閣一段,懸崖峭壁,又是大理石岩層,在幾乎沒有機械的條件下,退伍兵們在用生命築路。犧牲在這條路上的一共212人,平均一公里就有一條人命。太魯閣的一個景點長春祠,就是為紀念殉職的築路者所建,遺憾的是現在不少臺灣導游已不講解這段歷史,游客們也只是高高興興地拍照而去。
  不僅中橫公路,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臺灣的基礎建設都凝結著榮民的血汗。桃園機場、中山高速公路、臺中港、大造船廠(高雄)……這些工程仍被今人享用,但它們的建造者卻被遺忘。
  清境農場 他們建的
  雖然榮民已被臺灣社會冷落多年,以至人未去,聲已遠,但榮民帶給臺灣社會的光輝散播在臺灣的各個角落,造福著臺灣社會。比如帶動臺灣小吃業成為旅游金字招牌的牛肉麵,大家都知道出自榮民之手。除了牛肉麵、各種做法的包子、水餃、饅頭、藥燉羊肉等等,都是經榮民之手發展為臺灣的名小吃。當年,成了家的退伍老兵帶著新婚的妻子在眷村申請一間木板房住下,當時的安家費微薄,這些榮民往往都是農民出身,文化不高,在臺灣又舉目無親,找不到工作,就在街邊賣面賣包子維持生活。剛開始聞香而來的只是同鄉,嘗一口家鄉味解解鄉愁,慢慢的,當地人也跑來嘗鮮,“老張牛肉麵”“豆漿油條鋪”“王媽媽包子”就成了名牌,有的傳至今日。
  現在臺灣最流行的是觀光農業、農場度假,不少大陸人赴台游也選擇去清境農場、武陵農場,但很多人不知道,幾乎所有臺灣人和游客喜愛的農場都是榮民們當年蓽路藍縷開建而成的。開通中橫公路後,退輔會支持榮民沿路留下來自食其力,他們在蠻荒的山地上開墾澆灌,種茶種果,不僅養活了自己,靠著戰場上鑄造的拼勁,還對當年物資貧乏的臺灣社會多有貢獻。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們的農場現在變成了觀光農業的寶地,成為城裡人嚮往的樂園。
  後記:榮民走了,老了。即使早已沒有他們發聲的舞臺,即使他們的足跡已被覆蓋,但血汗寫的史頁還在,還會有後人翻讀,為他們唏噓,向他們致意!
  責任編輯:吳生林  (原標題:遷台老兵為臺灣奉獻一生不該被遺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vdwlxib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